当前位置: 首页 -> 香港 -> 香港-市区 -> 香港海味“黑店”狂宰内地客

购物 香港海味“黑店”狂宰内地客

地点香港香港市区

南方都市报 2009/01/30

“我去香港10年了,但这次回来,我都想把自己的通行证销毁算了。”在深圳开服装店的石小姐,在春节前遭遇了香港海味“黑店”以后,赌气发誓以后再也不到香港购物。她称,打着“优”字牌的商家居然也能使出以次充好、偷梁换柱、诬客为贼的手段,让她在港消费的信心大跌。昨日,记者暗访这家“黑店”,发现其实是因为香港海味铺通常以16两算作1斤,且店员语焉不详导致,旅客稍微大意,便容易买到比预想中贵上十倍多的货物。

阴招1

低价诱客切片掉包

1月17日上午,石小姐途经尖沙咀汉口道时,一家名为“华丰”的海味店吸引了她的注意。“他们放了很多特价招牌在店门外,像碎元贝,才138元港币(以下均为港币)一斤。”

石小姐强调,自己平时很少光顾小店,但这家价格实在便宜,再说店内还挂着香港旅发局发出的“优质旅游服务”标志。正当她犹豫之际,前边有个香港男人挑选了一包,一斤元贝付150元还能有找。石小姐于是便要店员称了一斤半。

随后,香港男子又继续挑选鲍鱼,店家表示正在打7折,男子随即买了6只,850元折后才595元。石小姐询问店员,是否595元就能有6只鲍鱼,店家再三肯定是,并表示如果她购买鲍鱼,就能把刚才称的碎元贝免费赠送。

石小姐签卡买下6只鲍鱼。店家这时询问:“要不要在这里切片?”石小姐同意将其中3只切片。当她接到切完片的一包鲍鱼后,不禁大惊,原先色泽鲜艳的黄色鲍鱼竟转眼发黑。她怀疑店家暗中偷龙转凤,为了求证,她要求店家再帮她切两只,这次她亲自在旁盯着每道工序,结果成品是与原鲍相同的黄色。

阴招2

账单模糊骗人签字

石小姐立即指出:“你们掉包!”这时店里原本坐着的4个男子马上弹起来,用难听的话语骂她。石小姐手机的短信声响起,原来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即时消费通知,她刚才签下的一笔账竟然成了9520元。她将刚才的签账单取出细看,才发现真的是9520元。只因为单子打印得模糊,而且港币的“$”符号又与“5”极像,导致她将位数对错,以为是595.20元。

石小姐指责商家玩弄花招,要求退还余款。4名大汉将其推至店门口警告她快点离开。石小姐灵机一动,马上宣布自己是深圳某报社来暗访的记者,已经把所有的对话录音。几名店员态度逆转,乖乖把货物退还。

阴招3

转移栽赃诬客为贼

当石小姐跨出店门时,一名店员指着她的购物袋说:“哦!你偷嘢!”她再一看,那袋鲍鱼不知何时又被放到自己的袋中。她表示可以整袋东西都不要,这是你们栽赃,我要报警。围观的市民告诉她,警署就在附近。

石小姐跑到尖沙咀警署,但是警署表示,这属于巡警的职责范围,要她再回事发地拨打电话。石小姐遵照香港的办事制度,回事发地拨打“999”报警。

巡警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后,和店员交涉了1分钟,就带石小姐步出店门。石小姐说,巡警在巷子边与其了解经过并攀谈10分钟,然后表示,每日受理的此类商业欺诈个案超过50宗,警方也没有办法查办。“你去调查它,它明天就把手写的标语换掉了。”警方最后也只是无奈地劝石小姐,“你知它是黑店,下次不要去买就好了。”

石小姐表示不满意香港警方的处理方式。警方建议她投诉的香港消费委员会,又一直无法打通。

记者暗访

“一斤16两”陷阱蒙人钱财

昨天,记者来到石小姐投诉的汉口道这家全名“华丰虫草燕窝庄”的店家,在店铺门口,大小的散装元贝摆放在各种格子里,最便宜的的确只要138元。记者注意到,此处的计价单位是“斤”。

[现场]一家人买鲍鱼被宰

而店铺里的计价方式则不一样。如“贵妃鲍”、“糖心鲍鱼”等贵重海味下的标牌,都是在大大的价格字样之后,有个小小的“/两”字。当时,仅有的两位店员都在各自和其他顾客攀谈,并没有主动与记者搭讪。直到记者用手拨弄查看鲍鱼,并询问是否可以代为切片时,一位店员才抬起头,然后迅速跑到记者身边,抓起四个鲍鱼就朝秤上称重,嘴里说:“这很靓的,自己吃送人都好……”

记者连忙阻拦,称想先了解一下各种鲍鱼的不同。店员马上表示,230元一两的贵妃鲍“怎么能吃”,当然是650元一两的糖心鲍鱼好很多,而且如果一次买满一斤,还能打8折优惠。当记者表现出犹豫神态,表示要打电话询问亲属价格是否合理时,店员指着店铺的“优”字给记者展示,称他们是香港最有品质保障的店家,绝对可以放心。

当店员介绍时,身边有一家三口的内地游客也凑上来,听到这种优惠,感到很划算,就问店员“一斤多少个?”店员说大约有五六个,并快速为他们挑选了6个鲍鱼,放上秤台展示:“也就1斤3两!”中年男子点头,表示可以接受。于是店员快速将其切片,用塑料纸包装好,并开始计算价格。

当店员在计算机上打出“9880”时,这一家人才感觉不对“怎么那么贵?”店员在计算机上边打边说:“一两650元,算你8折,19两就正好是9880元。”男子问:“怎么是19两呢?”店员解释:“我们这都是按照老的计算方法,一斤是16两!”女子将信将疑问,香港是不是都这样计算?得到回复是:是的。女子说:“可是你之前没有说清楚啊!这点鲍鱼就要1万元,不是跟抢一样么?!”店员也明显提高了音量:“你有没有买过鲍鱼?就是这个价格,现在片都切好了,如果你们不要,我们要报警。”这时候男子按住妻子说,算了,难得一次,就当过年买点好东西。于是以信用卡签单。

走出店门,记者追上,了解到一家三口是从天津来港游玩。男子姓叶,他说:“当时真的没想到要这么贵!但是我们在外地,又有小孩,就算了,不要生是非了!”当记者提醒他们查看,鲍鱼是否在切片时被调包时,他们表示,当时一家都在旁紧盯着,应该不会。打开包装查看,果然仍是鲜黄色泽的切片。

[业内人士]“一斤16两”是行规

记者注意到,汉口道上还有不少海味铺,都有鲍鱼售卖,其价格也都是在600元一两左右,有的店铺甚至连“/两”都没标出,需要询问才告诉顾客。而一家“知味堂”的店主向记者透露,一斤16两是香港海味生意的“潜规则”,总之是要让顾客多买。而且多半在顾客搞清这个概念之前,就对货品进行加工处理,让人不能再减分量,拒绝退货。据了解,这样“中招”的不止叶先生一个。记者又联系石小姐,她称,当初的牌子上并没有标明是“两”:“那种牌子都是手写的,有可能他们在我报案之后就又换了。”

汉口道旁在九龙公园巡查的巡警向记者表示,常在附近接到类似的投诉,大部分都是内地游客,“香港市民知道这些鲍鱼贵,都不会轻易来问津。”他提醒顾客在看见优惠的价格牌,并准备购买之前,都一定要反复向店家问清价格计算方法,免得最终的价格大大超出自己的预算。

警方回复

不属欺诈,应找消委会裁定

记者向香港警方求证石小姐所述内容。警方发言人表示,当天确实立有此案。他们所做的处理结果是,建议石小姐向消委会投诉。“并不是警方推脱责任,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不同。这个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,而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‘欺诈’,所以建议石小姐找消委会裁定解决。”

警方又表示,向事发地的巡警求助是警局的规定,所以并不存在“上级推给下级”的说法。



发表于2009-03-13